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9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新唐书·惠庄太子撝传》中的“西土树神”

    冲淡了,变味了。第三,以外来或新近流行之概念称呼原有之物,并由此改变了其中的某些意蕴。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并非少见,如当今以“干部”称呼各级官员,或以“商品经济”概括古代产品交换买卖的现象。所以“树神”一...

    严耀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3644620.html
  • 科学的问难

    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,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。普通应用物资、珍宝、好的房廊屋舍等,也渐渐破坏没有了。只有以□稗充饥,为食中第一;以发褐遮体,为衣中第一;以铁为至宝,为庄严中第一,没有好饮食,...

    倓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546599.html
  • 禅,禅宗,禅宗之禅

    在禅的面前变色变味,成为禅的特种表象。中国文人讲究“境界”,来源于佛教,其实所指即是禅宗这种将客观融会于主观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。将自然万物拟人化,创造“境界”,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就成了文学艺术遵循的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2162868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九讲

    舌识缘之,自变味相。   依正二报,具冷暖坚润等触,身识缘之,自变触相。   依正二报——器界、根身的显现,有香、臭等的气味,鼻识缘着这些本质境而自己变起香的影像,这叫做&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29325745.html
  • 刚晓法师讲:《因明入正理论》(三)

    根本就不要求人人都“仁义”。到后来中国佛教变味儿了,那是另一回事儿。这是中国人贱卖佛法的结果。   古因明五支作法是具体事物,瓶、声,陈那论师新因明就由具体事物上升到普遍原则,就是我们现在人说的,上升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4338058.html
  • 慧律法师著:佛心慧语

    。  ◆凡事心存慈愍,而不幸灾乐祸。  ◆凡事心存法喜,而不贪恋物欲。  ◆对已成事实的事情,不必勉强挽留,一颗腐烂的果子,即使你摘得到,吃到嘴中也会变味。  ◆君子慎独,恶小莫为,阎王虽恶,难收无过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3142924.html
  • 略论中国佛教的现代化

    。若离开了优良传统,佛教的“改革”、“创新”、“现代化”,就会走样变味,保存实亡;离开了改革、创新,佛教的源头活水也可能变成死水一潭,乃至干涸、枯竭,就不会有新的生命力,不能开创新机。故中国现代化佛教...改革和创新的,而佛教的优良传统,也是结合着新的形势,现代人的根机,现代弘法手段而不断的发扬光大的。若离开了优良传统,佛教的“改革”、“创新”、“现代化”,就会走样变味,保存实亡;离开了改革、创新,佛教的...

    源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144082.html
  • 佛心慧语——慧律法师编撰

    和乐,而不厌烦暴躁。  凡事心怀感恩,而不自赞已功。  凡事心存慈愍,而不幸灾乐祸。  凡事心存法喜,而不贪恋物欲。  对已成事实的事情,不必勉强挽留,一颗腐烂的果子,即使你摘得到,吃到嘴中也会变味。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744568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二九)

    但是放在人死永灭论中必然全变味了。因为榜样者,绝大多数会由于坚持做人原则,吃尽苦头,受尽折磨,常常吃力不讨好,而且社会往往只在其过逝、致残之后才予以承认,这样的社会现实必然决定人死永灭论者否定“榜样的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949932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七)

    分析就变味了,把身心依存论和身心同一论等同起来看待,这是错误的思想——可他们始终都不明白。  2、形质神用,犹如刃之与利。  这里范缜指出,精神与肉体的各自作用不同,物质肉体是精神依赖的基础,精神是肉体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2349941.html